忻州长城特色

忻州长城特色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忻州的长城古老,长城文化更为古老。由三关的战事、商贸、民族交融,积淀下丰富深厚的长城文化。主要表现有:
一一杨家将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代县有六郎城,有七郎陵,有杨家祠堂,有杨家将的家属所在地东留属、西留属,有雁门关杨家将祠,有穆桂英的出生地穆柯寨(现在叫木阁村)。宁武有杨家将镇守古关的阳方口,原为杨防口,有潘仁美和王侁望杨业的托莲台,有穆桂英的兵寨,有肖太后和辽国皇帝驻跸的托莲台堡。神池有穆桂英的驯马场,有杨业牧马的达沐河,有杨业殉难的陈家谷。偏关有穆桂英抗辽的红门口,有佘太君的父亲佘王和杨业的父亲杨信的征战处。河曲有杨业和佘太君阵前招亲的七星村,有杨信任火山军的火山村和驻扎的旧县古城。保德有折窝村佘太君墓,岢岚有折家寺湾村,也说是佘太君的出生地。五台山有令公塔。这些传说遗迹,演绎出丰富的文化艺术,杨家戏有数十种,戏文中的地点都在三关长城一线。还有许多小说、评书、挂图、年画等等,都与这段长城有关。
一一潘仁美的传说故事。潘仁美和杨业是同时代人,讲述的故事同出一宗,尽管他是反面典型,但也有一些遗迹。史称代县文庙原为潘府,代县还有潘仁美的后代定居的村庄,神池有潘仁美墓。
一一周遇吉的历史故事。周遇吉为明末的三关总兵,李自成攻打宁武关时战死,周家上下200佘人自焚于周家大院,周遇吉一家被奉为忠孝节义的典型。宁武有周遇吉墓,还有戏剧《宁武关),就是颂扬周遇吉的。清朝以来,有很多歌颂周遇吉的诗词。
一一修筑长城和保卫长城的史实故事。长城修筑了两千年,有许多修筑长城的故事,也有血雨腥风战事的记载,皆为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美稷国的传说。偏关境内有一个吴城古堡,据说为汉代的美稷古国,出土的文物很多,这美稷国的兴盛、迁徒和衰亡,有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
一一 佘族的传说。传说佘民族是古代边塞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以信奉蛇为图腾,现在偏关出土的文物上有许多蛇形图案,一些古碑上也有蛇形图腾。佘族的首领就是佘赛花的父亲佘王。佘族后来被汉族吞并,分为三支,一支南下,成为畬族的祖先;一支向西南,成为佘姓汉族;有的留在本地,改姓为厍。这个传说也是大有演绎价值的边塞文化。
一一王昭君的传说。王昭君当年出塞和亲,路经雁门关,大雁观其美貌而停飞跌落,雁门关口有落雁池。

图片


一一蒙恬和扶苏的故事。秦始皇时期,派大将蒙恬来长城一线修边驻防保边疆,代县有蒙王村、扶苏庙、扶苏陵、杀子河、赤土沟村,都与这段历史有关。原平西神头村也有扶苏庙,崞山上有蒙恬庙。
一一隋炀帝的传说。宁武县马营海一带有隋炀帝的行宫,宫内有3000宫女,后被刘武周占领,绑上宫女向突厥换成战马。现存行宫遗迹,有很多传说。
一一养艳姫的传说。在明代宁武县阳方口堡附近的山岔村出了一个美女叫养艳姫,后被崇祯皇帝选为妃子,养下一个四皇子叫朱慈炤。当李自成攻打宁武关的时候,崇祯皇帝看见国有灭亡之险,于是将该皇子送回宁武找姥娘家,当孩子回到宁武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灭亡,养艳姬一家也不知去向,此皇子被送到长城脚下的一座寺庙里,和尚用羊奶养大,此寺被后人称作羊奶寺。孩子长大后,被送到朔县与宁武交界处的一个山村,吃村民的饭长大,此村后被称作饭养寺。四皇子长大后,被村民送到管涔山深处的寺庙出家,后来成功坐化,成为芦芽山上的佛祖,他坐化的地方被人修建起了晓祖宝塔。

图片

一一红色旅游文化。忻州的红色旅游文化多与长城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驰名中外,使平型关成为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最响亮最雄伟的长城雄关,平型关大捷自然成为长城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上雁门关伏击战、火烧阳明堡机场,皆发生在长城沿线,雁门关是长城雄关不必多说,阳明堡也是雁门关十八隘口之一。还有周恩来与阎锡山谈判的太和岭口,也是长城上的重要隘口。晋西北更有许多八路军120师征战的地方,有晋绥抗日根据地遗迹,如神池义井堡的120师师部,偏关陈家营的绥南司令部旧址等。特别是1948年毛泽东主席从陕北到平山时路经忻州,从岢岚、五寨、神池,经阳方口到雁门关,再到代县、繁峙,上五台山,经龙泉关到河北平山,这一线都是沿着长城延伸,沿线的毛泽东路居纪念馆成为长城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