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也有人说:相传很久以前,姑姑山附近山民曾遭逢灾祸,幸好有五台山尼姑庙住持路过此地看到此情,由尼姑庙倾力相助,才使山民幸免于难,人们为了纪念救苦救难的尼姑,便于此山巅立庵供奉尼姑,山名也因之而称为“姑姑山”。

而此处石氏处女又作何解?这有点难。一说:姑姑山附近有一石姓人家生女,父母双亡,被尼姑收养,此女长大后终身未嫁,一生为尼姑求的善款,在姑姑山建尼姑庵,自己也昄依佛祖,成为信徒。一说:佛教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两晋之际,传入山西,石氏处女修浮屠法大致在后晋。后晋高祖石敬瑭大量屯军于忻州,石氏处女属石家一族,才能识字知书,终身不嫁,研习佛家经典,最后修成圆寂正果,而青史留墨。

姑姑山的姑姑,石氏处女后来的许多传说已成为忻州聪明能干的妇女的化身。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姑姑山的姑姑也有四大发明:煮筊子,蒸碱水窝窝,烤镆镆片子,阉咸菜。煮筊子,即把高梁用开水淘一下,凉干,再磨面。使磨出的面又白,又细,做的食品,吃起来口感好,胃感也好;蒸碱水窝窝,用碱水和粗高梁面,蒸窝窝头,就较好吃一些,是忻州历史上困难时期百姓的主要食品;烤镆镆片子,忻州人出外带干粮,都把镆镆烤成很干的片,扛一口袋能吃十天半月仍旧很好吃,不会发霉变质;腌咸菜,把蔬菜用盐腌了即好吃,又可长期保存。特别是腌萝卜年代愈长愈好。
织草群雪,埋冰储水,听说也是姑姑的智慧。姑姑山山顶是秃顶,冬天北风把阴坡的雪刮过山顶就跑了。姑姑在山顶插上秸杆,系住杂草,再让杂草群住飞雪,春天山顶就不会干旱了。入冬在山附近壕土挖坑,冬天把冰运入埋好。夏天过庙会就有清凉的冰水了。
姑姑把庙盖在山顶,住到山顶,把梯田修到山顶,把庙会开到山顶,姑姑确实不简单。历史上,忻州有四乡,65都,365村。特别是姑姑山附近的大村都想请姑姑回村,争持不下,闹的庙会稍有不愉快。姑姑就想出一套:焚香升天的仪式,类似古代的孔明灯,当今叫热气球,不过上面的形状是一个香炉,能升漂到天上,香炉飘落到哪里,就由那村首先请姑姑。焚香升天时人们擎着火把追香炉,场面热闹,延绵数十里。后面就是接着一个一个村过庙会,请姑姑。村里举行庙会短则三天,长则五天,七天。等着把姑姑送回山,日短的到七月七,日长的有到九月九。据说香炉能飘到那家地里,那家就梁满仓,兴旺发达。如能飘到院里,一准出个举人,状元。
来源:大美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