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罗睺寺

五台山罗睺寺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为五台山仅存,寺内共有四重大殿,分别为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和第四重殿。在第四座大殿里,有寺内最吸引人的景观——“开花现佛”,殿中央的木制彩绘大莲花会徐徐绽开,露出藏在里面的四尊阿弥陀佛像。

图片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隅,是密宗最早的传播中心,也是五台山保存比较完整的巨刹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处之一。

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新修建,寺内有重修碑记。明万历年间李娘娘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相传,明朝时,万历皇帝的父亲驾崩,万历皇帝当时尚小,李娘娘便把江山让与皇亲李良。李良接了江山后,反将李娘娘和少主打入冷宫。这时,李娘娘悔叹不已,便在佛前许愿,如果佛能保佑少主将来登基,她就用巨款重建五台山的落佛寺。后来,朝臣杨波、徐彦昭等人扶持少主当了皇帝,李娘娘即还旧愿,重建此寺。清康熙年间,该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

图片

罗睺寺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计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配殿、后殿、藏经阁殿、堂楼、廊房等118间。山门前的一对石狮为唐代石雕卧狮,在五台山诸寺中仅此一处。山门左侧丈余高的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罗睺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明显的喇嘛教风格。

山门内的第一座是天王殿,内有四尊天王塑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定塑的,和其它青庙(和尚庙)大殿的四大天王形象略有不同。分别是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大王,缠长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持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民间称他们为风(持剑者)、调 (抱瑟琶者)、雨(持伞者)、顺(握蛇者)。

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内的文殊菩萨塑像和别的青庙里的更不同。文殊菩萨骑坐的狮子卧在莲台上,文殊菩萨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两边还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边放着智慧剑,一边放着经书。这是喇嘛庙文殊菩萨塑像的典型特征。

第三座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人间婆娑世界)、药师佛(东方琉璃世界)、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合称“三世佛”。三世佛两旁,还塑着八尊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他们头戴珠冠,面容清秀,胸肩裸露,身披璎珞,双手托着仙桃、鲜果、海螺、琵琶、镜子、如意钩等物,形象生动自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