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关王庙

定襄关王庙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定襄关王庙,亦称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元、明、清复经修葺,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1]定襄关王庙的大殿为典型的无梁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两椽,单檐歇山顶,花色琉璃脊兽,绿色琉璃剪边。殿内金柱未移,与通常金柱相同。前檐平柱与后檐二次间补间铺作相对,形成前檐明间稍宽,后檐三间面阔基本相等的格局。定襄关王庙是中国已知现存最早的关帝庙之一。定襄关王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集结构艺术和彩绘艺术于一身的瑰宝。定襄关王庙正殿历史悠久,建筑结构多变,又较为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图片

历史沿革定襄关王庙,亦称关帝庙,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初为昭惠灵显王庙,主供显王李靖。元、明、清均有所修葺。金章宗太和八年(1208年),立关王塑像,改制为武庙,并立石碣《新创关王庙记》记载。元至正六年(1346年),重建昭惠灵显王庙,有《重建昭惠灵显王庙记》碑刻记载。元至正时期(1346~1368年),昭惠灵显王庙改制为佛寺——圣寿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重修关王庙,并有《重修关王庙记》碑刻记载。清代,圣寿院改名为寿圣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建为定襄中学校,单留关王庙,其余殿宇全部拆除。1980年,山西省文物普查时复名关王庙。

建筑格局定襄关王庙的大殿为典型的无梁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两椽,单檐歇山顶,花色琉璃脊兽,绿色琉璃剪边。殿内金柱未移,与通常金柱相同。前檐平柱与后檐二次间补间铺作相对,形成前檐明间稍宽,后檐三间面阔基本相等的格局。建筑外长12.3米,宽8.8米,内长11.2米,宽7.9米,单檐歇山顶,有精美琉璃脊饰。明间柱上阑额肥大,出明间形制则恢复正常。梁架彻上露明造,斗栱结构形制达八种之多,前檐明间用补间三朵,两山及后檐各设一朵,用材较厚,出挑偏长,为别处所不见。殿内有木雕神龛,内供关羽头戴汉代武士帽的塑像。

图片

在建筑的形制和结构上,虽受到宋、元的影响较大,但在建筑装饰风格上仍保留金代的特色。建筑的屋顶装饰是我国鸱吻由鱼尾转变龙尾的最好佐证,鸱吻制作技术精湛,定襄关王庙西大殿的两端鸱吻,元至正六年进行大修,现仅存北端琉璃鸱吻为明代遗物,但仍保留金代风格。金代建筑颇富创造性,虽继承宋制,但又有变化,在铺作中使用了45度和60度斜棋、斜昂等。定襄关王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斗拱结构形制多达八种,铺作多数增加,形象趋于复杂,造型奇特,别处甚是少见。可以归纳为两大种:一种是前檐当心间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均为四铺作,单下昂,下昂较长,尤其是前檐北侧的转角铺作,施令栱,在造型上形状类似鸳鸯交首;另一种是其余各铺作,皆为五铺作重抄,偷心造,如前檐柱头铺作,后檐明间、次间补间铺作皆同,均为五铺作重抄,偷心造;正中出华栱,45度斜栱两跳,不施令棋,斜栱的作用完全在于装饰,以其凹凸错综强调了阴影的起伏进退,从而赋子建筑装饰美。斗棋在色彩上的装饰采用素本色,展示了材料的原本色彩。

定襄关王庙是中国已知现存最早的关帝庙之一。定襄关王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集结构艺术和彩绘艺术于一身的瑰宝。定襄关王庙正殿历史悠久,建筑结构多变,又较为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