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东关的变迁

保德东关的变迁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保德东关的变迁


文/陈秉荣

保德州城创建于宋淳化年间,坐落在一个名唤“莲花山”的山头上。此后,一直是保德首脑机关所在地。

1


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州城也就变成了县城。1938年2月28日和3月17日,日本侵略军两次侵犯保德,放火烧了县城。机关、公署、学校、寺观、民居,全部化为灰烬。县政府、公安局、第一区区公所,以及其他机关团体移驻马家滩村;财政局、县银号、差务处移驻东关。

1940年1月,保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袁家庄成立,2月,移驻马家滩办公。山西阎锡山政权委派的旧县长智耀逃往府谷,旧政权解体。1941年冬季,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各部门、各单位陆续落脚东关办公。东关成了保德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此,东关村变成了无城墙的县城,而老县城变成了城内村。东关成为保德的代名词。

东关位于旧县城东侧,是夹在东郭山和莲花山之间的一条流水沟,有煤灰沟(1960年改名梅花沟)水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因地形、方位而名东沟。东面的山坡上因为明末清初建有圣母庙,故称庙梁;西面的山坡上因为清康熙年间建有阎家楼,故称楼圪凸。

东沟位于黄河之滨。这里是一个重要渡口,直接连接两省两县。古称沙峪津,后称沙河口渡、东沟渡,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天上下午,保德府谷两县有渡船对开,大大方便了两县往来。

这里又是黄河航道上的重要码头,上可连后套、包头,下可达碛口、河南。包头来的满载粮油盐碱药材的。

货船,要在这里停靠,集散一部分货物。每天河道上的往来船只约在百艘左右。繁荣的航运催生了商业和小手工业的发展,这里由一个无名小村,逐渐发展为一个规模可观的商埠。

查阅乾隆五十年(1785)续修的《保德州志》,可以看出,直到乾隆末期,东沟尚未形成村落,只有一些散在的居民点。因为在“都里”条目中,根本就没有有关“东沟”的村名,而在涉及有关地名表述中,一律称作“东沟”。

“东沟”最早称作“东关”的文献资料,见诸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吴大猷编的《保德州乡土志》“地理编”中所设“市镇”一节,详细介绍了东关的情况:东关在州城山脚下的黄河南岸,坐船航行,上通包头,下达碛口;如果陆路步行,向东可去河北、河南,向西可去陕西、甘肃。外地商人虽然很少,而本地人贸易,这里很方便,也算是个交通枢纽。

光绪五年(1879)设盐卡委员,负责检验盐票和缉捕私盐贩子。近年来赚收货物税。在收税章程变革之初,处理得不好,因此产生不少怨言,商家说官员肆虐,官员说商人奸猾,互相扯皮,知州延祉审理协调,明定章程,剪除苛繁税务,官商相安无事。有商铺70余家。共有居民5562人。

看来东关商业的发展,主要崛起于光绪年间。由于商业的兴起使一个不见经传的东沟变成一个全境最大的关市,所以将东沟改成了东关。形成一个大村落。

民国七年(1918),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区村编制,即县下设区,区下设编村、编街,编村下设自然村。东关划为4个编街。一区公所驻东关。

民国十七年(1928),地方行政区划实行闾邻编制,即县下设区,区下设主村,主村下设附村,村中设若干闾,一闾管5邻(1闾25户,1邻5户)。此时东关分为东西两个街区,街公所处理公务,并将商户集中的市场圪泊划为商闾。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编村制,东关东西两街合并,称东关编村。辖区包括康家塔、洞儿上、前湾子、东关。

1940年1月,保德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取消阎锡山政权的编村制,建立行政村制,东关成为一个行政村,村公所设在孔家衏廊(今仁义巷)。

同年,一区区公所迁王家滩。

1941年冬,保德县党政机关迁入东关,从此成为县城所在地。

是年12月19日,晋西北行署规定保德设市,于是东关行政村改为东关市,市政府先后设在庙梁高家拐子、三道街拐角楼、驴市圪凸“治兴恒”药店、花园圪洞崔家大院、楼圪凸薛家楼等地。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东关境内的农户根据居住区域的自然划分,组织了若干互助组,后来转成初级社,再后来转成高级社。

1957年,东关的5个农业社合并为一个大社。这5个农业社,分别为后沟进胜社,陈家塔常青社,庙梁新胜社,马家洼增丰社,楼圪凸保丰社。合并后的大社为东关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建立东关人民公社。东关农业社分为四个管理区,即后沟管理区、陈家塔管理区、庙梁管理区和马家洼管理区。

另外,公社成立街道(居民)办事处,专管本驻地非农业人口,下辖6个城镇居民区。2004年改为县管单位(由东关镇代管)。所辖9个社区,分别是:庙梁社区、陈家塔社区、垚坪社区、马家洼社区、楼圪凸社区、西湾社区、前湾社区、莲花社区和康乐社区。

1961年1月,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人们习惯称后沟生产大队为一队,陈家塔生产大队为二队,庙梁生产大队为三队,马家洼生产大队为四队。

1984年10月,东关公社消失,改为东关镇,一队改为后沟村,二队改为陈家塔村,三队改为庙梁村,四队改为马家洼家村。

现在东关境域内,除了县级机关和镇级机关所属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工商各业外,还有4个农村,9个非农业人口社区,常住人口82200人,加上流动人口,估计在10万左右。

时下的东关只是个地域名称,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各称。如果视作区划名称,含义是多方面的:

    1、东关是保德县的代称。

    2、东关是东关镇的省称。

    3、东关是4个村的合称。


                   2022年3月1日于退思斋



作者简介

2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来源:忻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