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数家珍:秀容书院第四任山长董宇炜会试考卷

略数家珍:秀容书院第四任山长董宇炜会试考卷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在秀容书院博物馆秀容弦歌展厅内的中展柜中,陈列着一册忻州秀容书院清代第四任山长董宇炜的会试考卷,这是清道光甲辰科(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会试试卷,扉页印有《钦命四书诗题》朱印。这是清代忻州泡池村籍学子董宇炜当年在京城参加会试时的朱卷本。其规格为26×14.5×0.6厘米,共20页,绵纸木版印刷。这件藏品虽然品相稍差,但却是忻州留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地方文献,纵观忻州各种版本的地方志书和多种文献均未见载入过。这是我市收藏家张冬旭先生的藏品。

1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得知,明清之际凡在省里乡试中取得举人资格,均可参加第二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但对各省赴京举子来说还有一个复杂的审核过程,名为“磨勘”与“复试”。待磨勘、复试之后,还需获得参加会试资格的举人自己提出申请,审查合格,再由省布政使司(京籍举人则由顺天府)发给咨文赴礼部投递,才算正式获得应考资格。

2

据史籍载:清朝初期,会试在大比之年的二月举行,雍正五年(1727)改在三月。乾隆十年(1745)会试日期正式定在三月。主考、同考都由礼部请示皇帝选派,考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时间。三月初九第一场,三月十二为第二场,三月十五考第三场。发榜日期定为四月十五。因农历四月十五前后,正是杏花开放的时节,因而人们便称会试放榜为“杏榜”,“杏榜”高登者为贡士,考中第一名者叫做“会元”。
3
会试发榜之后,也非万事大吉。新贡士的朱卷、墨卷都要经过皇帝选派的大臣进行磨勘、检查,贡士本人还要到礼部填写履历表,在殿廷参加复试。贡士虽然离科举的最高点进士还差一步,功名没到尽头,但也只是一步之遥。尽管在最后冲刺中也许会落第,但还可以通过拣选、大挑、截取等途径步入仕途。
4
古代乡试、会试的考卷分墨卷与朱卷。墨卷和朱卷都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试卷名称。在参加乡试、会试时,考生必须使用墨笔书写试卷,就称为墨卷。墨卷收上来后,为了防止阅卷中某些考官徇私舞弊,先由誊录生用朱笔将考生的墨笔答卷誊录一遍,然后再送内帘官评阅,这誊录的卷子就称朱卷。所谓“考试者用墨汁,谓之墨卷;誊录者用朱砂,谓之朱卷”。
5

从董宇炜这册《钦命四书诗题》的考卷前面,我们得知了当时的很多规矩。那就是在卷首首先写上该考生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等基本信息,接下来还要附上其始祖及八世祖宗的简介和配偶的姓氏,最后写上“族繁不及备载”(意思是家族太昌盛了,很多家族的庶系都来不及备案记载下来)。这些都是古代考证学生家族数代清白的基本要求。

从该卷落款中我们还得知,董宇炜是头年山西乡试第四十七名,这次会试是第一百七十一名。

这册试卷上还记载着,道光甲辰科会试的主考官是“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加三级刘阅”,推荐的三名助考官分别为:工部左侍郎上书房行走加三级 徐、都察院左都御史镶蓝旗汉军都统总管内务大臣加三级 文、经筵讲官工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务加三级 陈(“三级”为临时加封,三位助考官则只列姓氏,不列名字)。三位助考官阅过董宇炜的卷子后,留下了很多圈点之处,最后分别题写了:“气清笔健,机到神流;里达词举,心细手和;气体雅洁,骨节灵通。”的赞扬性评语。

 董宇炜应考时三篇文章的题目分别是:一、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二、有所不足,不敢不勉;三、以为未尝有才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这些题目均出自“四书”中的有关章节。第一题目出自孔子《论语·宪问》,第二题目出自孔伋的《中庸·第十三章》,第三题目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第八节。三篇试题后主考官亲批“挥洒自如,笔意清畅”八字,给予了董宇炜考卷高度评价。

三篇文章后附作者一首人字五言八韵诗,题目为《赋得白驹空谷》。考官再批:清新俊逸,唐人正则。
6

这份《会试朱卷》为我们提供了清代科举会试考试的很多宝贵信息,通过这件藏品,也使我们了解到乡贤董宇炜具有过人的天赋才华,又通过寒窗苦读、层层递进,最后进京应试取得功名的艰难历程。

2022.10.4.
作者简介:
7

张六金,忻州市忻府区人,1947年生,大专学历,曾从事农业植保和新闻工作。老年钟情于地方文化研究。现任忻府区作协顾问,忻州遗山诗社副社长,忻州傅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忻州市傅山文化非遗传承人。

来源:忻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