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村土特产

顿村土特产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土特产


1

刘计和

顿村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在几百年的的辛勤劳作中,也发掘了因地、因时,而且其它地方不可超越其品质与优势的土特产品。

2

黄黄瓜:多种植于带湿润的土壤,砂质含量少,幼苗出土后,及时松土除草,有经验的老农采用开沟浅浇,既保证了幼苗对水份的需要,又要控制瓜苗的疯长,影响幼小瓜苗花蕾的分化。瓜苗挂果后坚持每天浇水,隔几日用人粪带水浇入,产出的黄瓜香、甜、脆,生吃解渴、降暑,当年种植黄瓜多数以村南孙家巷刘月亮、孙建喜、段润宏、孙心亮、孙顺年、陈尚田、孙富治等人。据说孙家巷主要种植地方以孙生玉院南端有三亩地和现梁四忙、段国海宅院1.2亩内质量好于其它地块,这两处院内有水井,用柳罐、辘辘提水浇灌黄瓜,特别是下暴雨后及时给秧苗降温以防霜霉病发生。

顿村的黄黄瓜远近闻名,种瓜的人经常挑着担子或提着篮子到附近村上叫卖,因为邻村人都知道顿村黄黄瓜的美味,十分畅销,据说大清光绪二十六年,卖瓜人孙喜成挑黄瓜担在去播明途中,巧遇逃难的慈禧、光绪正赶路,当地官员把黄黄瓜敬献,慈禧尝后大赞其美,然后将一担黄黄瓜悉数而笑纳,当地官员付银子与孙喜成。

当年的瓜农都是考虑水井的承受能力而种,一般三、五畦为主,一直延续到上世八十年代左右。种子在畦内选优留种,用红绳扎上作为标记,成熟晒干将种子掏出,反复晾晒包好以备下年播种。后来由于改良品种绿黄瓜的冲击,现在的顿村黄黄瓜种植技术及种子已经失传,市场上再也难见到顿村的这一特产了。

3

灯笼红香瓜: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香瓜只能叫甜瓜,与原来顿村的灯笼红香瓜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香瓜的种植多在西坡上,对土肥的要求不高。有经验的顿村瓜农利用冬闲将混合好的人、猪、牛、鸡等肥料混合运到瓜田,待次年土开后的阴历二月挖窝准备,挖窝时将肥料置于中间部位,第一锹将肥翻于正中,然后左三锹右三锹将土翻松,最后一锹将肥与土拌匀,上边留一个锹印作为点水下种的标准位置,谷雨前后,带水下料,为保持土地水份上置一小堆细土,七天后将土踢开,防止过高的土影响幼苗出土。当瓜秧长到五叶时去芯,留三根条,每条上出现一至三个不等的香瓜,其中第一根条上的第一个瓜,最有美味、口感最好,立秋后座的香瓜叫秋愣子,虽瓜大齐头,但口感欠佳。

顿村的灯笼红香瓜外黄绿,划开后镶口深红带黄,香气扑鼻,即便是未切开的灯笼红,也是香气诱人。顿村我名的已故老人陈申海,人称“铁肩膀”,用扁担、柳盆挑瓜上原平销售,沿途人们嗅到诱人的瓜香,纷纷掏银解馋。顿村的老瓜农段贵田的父辈和段七忙的父辈段二喜,段大喜在教场种植的香瓜,刘润来、刘润才的父辈刘保富、刘满付在教场种植的香瓜;刘满元的爷爷们刘连生、刘补生弟兄在沟羊脑种植的香瓜,名不虚传,干、沙、甜、脆而且瓜香四溢,深受附近村民的青睐,销路一直遥遥领先。由于灯笼红香瓜一直采用摘心整枝留条,掐除无用枝条的工序,一个较好的劳力只能作务三分地左右,所以到了整枝季节,种瓜人全家出动,几顿饭吃在地里。

顿村的灯笼红香瓜在上世纪九十年还有零星种植,面积不大。由于近年来新品种甜瓜无需整枝、摘心,省事、方便而且产量高,适宜大面积种植,人们在追求效益的同时,顿村的灯笼红香瓜的种植也悄然退出市场。

4

大白菜:品种有大绿白、二绿白、大黄白、二黄白。大白菜为二年生植物,第一年选好的大白菜择优置于窖内保存,第二年清明十几天后看天气情况栽出,精心培养,植株经过开花、结籽,收获后即可留种备用,每年在立秋前五天下种。顿村的二绿白和二黄白是本村老一辈菜农梁二召利用大绿白和大黄白杂交而成的,杂交后的优势为:增加了抗病能力,缩短了生育期,白帮黄心呈现卷叶型,颇受市场欢迎。

播种大白菜的地块,一般前茬为小麦,所以当年的菜农十分辛苦,既要翻地,又要拣麦茬、整畦,肥料为人粪尿、炕土粪、牛马羊粪作基肥,幼苗出土后每隔三至五天及时间一次苗,一个月后定苗,然后开挖小坑,用人粪尿加黑矾作追肥用。以后每过一段时间用大粪带水灌溉一次,直至霜降以后收获。顿村的大白菜一般亩产一万多斤,单株最大的二十来斤,销售分两次,第一次为收获后,第二次过春节前,人们用牛车装上销往邻村及原平、忻州城一带。顿村大白菜特点是个大、无筋,无论凉拌、炖菜口感好于其它地方的大白菜。
6

长山药:长山药最佳特点是与肉、粉条、土豆一块做烩菜,肉熟了、粉条熟了,山药不化。

久炖不化的长山药对土质的要求比较严格,以黄土地有少量砂质比较松的土壤为最佳。在顿村的天旱地、段林地种植一般品质好,要将土地深翻一米以上,肥料充足,对水份的要求不大。一般地上枝叶两米左右,地下茎块呈铁棍型,切头去尾后为二尺以上,打捆包装,基本上到了收获季节都是老客户找上门来销售。

本村村民梁四良前几年还有长山药种子,并在自己宅院中种植,由于院内土质系粘土成份和深翻深度不够,产品效果不佳。
7

刘计和,山西省忻府区顿村人,高中毕业,农业技师职称。从小酷爱文学,笔耕不辍,早年为《山西科技报》撰写科普文章,为省报、县报作通讯报道,二〇二〇年获忻府区颁发的“优秀专家”证书。现在忻州市植物园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来源:忻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