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静乐——千变万化的山药蛋

世说静乐——千变万化的山药蛋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明代中叶传人中国,人们称其为洋芋、土卵、荷兰薯、爪哇薯。大约在清中期引入山西。据《植物名实图考》载:“山西种之为田,俗称山药蛋,尤硕大,花白色。”“山药蛋”或“土豆”,是静乐人对马铃薯最亲昵的称呼,山药蛋扎根于静乐广大农村,以其耐旱涝、适宜干冷气候的特性,受到静乐百姓的欢迎,尤其被山区百姓誉为农家一宝。它既是当地饭菜中的主食,又是食物中的辅食。既可作为蔬菜,有饮食减肥和抗衰老作用,又是当地农家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在勤劳智慧的静乐人民手中采用土豆为主要原料,再加人不同品种的面食为辅料,通过蒸、煮、煎、烧、炸、烤、炒等的精心制作,加工出上百种美味可口、适宜消化的农家特色小吃,是静乐人民接待亲朋好友的美食家肴。


1

静乐人民一日三餐以土豆为主,种土豆、吃士豆成为了静乐百年来的味道乡愁。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土豆来到静乐,很快被想填饱肚子的静乐人民接受。乾嘉以后,静乐社会安定,人口大增,人民向山要地、大量贫瘠的山地得到开垦,原有的植物没有用武之地,南美洲植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由于适应性强,耐旱耐瘠,使得过去井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广大砂砾瘠土、高岗山坡、 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缓冲了困扰静乐人地矛盾与庶民百姓吃饭难问题这一死结。 

2

静乐的土豆种植史,在静乐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提到静乐历史上的名人一李銮宣。 李銮宣1757年出生于静乐县五家庄村,清乾隆晚期进士。史称其“少年壮且厉,心蔡仕与宦”,一生为官三十余年,先后任安徽司主事,湖广司员外郎,浙江温处道,云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新疆戍边、天津兵备道、直隶按察使、云南巡抚,政绩斐然,博学多才,勤政爱民,兴利废弊,造福当地,民众拥戴。对家乡更是关心备至,留下了许多传颂久远的故事。据史料记载,他很关心故乡人民的疾苦。土豆的引进,就是他为苦寒静乐山区带来幸福生活的亮光。他的一篇叙述故乡风土记中写到:“静土性寒,二月冻始解,农始耕耨治来牟,三四月播黍菽粟,近新种洋之芋,余南归引进,民喜之,季秋刈获登场。谷类积仓箱,芋者藏地中窖。”据考证是其在广东任布政使回家乡时把土豆种子带回静乐,并把种植土豆的技艺传授给当地老百姓,使土豆在静乐大地生根发芽,遍及周边。

3

光绪年间的《静乐旧县志》记载“包谷、山药蛋(马铃署)两种古书不载,嘉道以来,渐产此物,农民之食,全特此矣。”也说明由于土豆易种、耐寒、耐瘠,那些土壤贫瘠,气温较低,连玉米都种不成的静乐山区,只能种植耐地气苦寒的土豆。所谓“其深山苦寒之地,麦豆不生,玉黍亦不植者,则以士豆代饭。”据《静乐县志》记载,静乐道光年人口大增,人口增加了2倍,但同用耕地面积增加了30%,要是没有土豆帮忙,无论怎么种植,只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土豆不但易种植,而且高产,当时亩产高达二千斤左右,是当时理想的抗灾备荒植物,对于在饥饿中挣扎的老百姓来说,不啻“天降嘉芋”:“近则遍植洋芋,穷民赖以为生”,无怪乎静乐的农谚语日“五谷不收也无患,还有咱的二亩山药蛋”。而静乐的俗谚更把土豆视为“静乐三宝”(丑妻、皮袄、山药蛋)之一了。面对新时代,新变化,静乐人走出传统饮食文化的乡土田园,以绿色、养生为理念,把土豆做成土豆宴,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旅游产品。20世纪90年代静乐人把土豆制作的传统工艺转化为产业优势,在省城山药蛋派菜系、芙蓉酒家” 连续发展到涉及省内外几十个分部。近年来,“土豆宴”系列美食吸引力省内外大批游客前来品尝,并以此带动静乐的旅游。

来源:大静乐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