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河曲:不寻常的黄米糕

【流金岁月】河曲:不寻常的黄米糕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1

  河曲视窗网特稿(特约撰稿 陈月书)“梁上的酸粥,沿滩的糕,后套的馍馍实在好。”这是我小时侯听走西口打来回的人传说下来的话。他们还说吃糕的黍子种子是汉朝王昭君胡汉和亲出塞时从长安带到内蒙河套地的,最后又经从走西口的人们带回老家。真没想到河曲的山梁土塬上很适宜生长这种糜黍作物,于是,油糕这种好吃食就在河曲落户了。

  黍子分黍糜与黍谷两种。我小时候见过黍谷这种植物,但因黍谷做出来的黄米糕无论颜色与味道都比不上黍糜做的黄米糕,自然就渐渐地把这种子“淘汰”而永久“断种”了。农民出身的我对这一方水土出产的五谷杂粮的特色与吃法自以为是有品鉴的,这几年就河曲本土的特色吃法也提过不少看法,今天就特意聊聊黄米油糕。

  吃糕在河曲是有说道和讲究的。可谓是“喜也油糕,悲也油糕”。娶媳妇娉闺女早上要吃“喜糕”,过满月,过生日,做寿,盖新房压栈,乔迁搬家,接神上供,过会(庙会、灯油会……皆要吃糕,再就是丧葬出殡早上要吃“老糕”。曾听有人煞有介事地说“红”事宴的喜糕好吃,“白"事宴的老糕难吃。其实这是一种心情使然。

  小时候,吃法难,老乡们换一种说法叫“天年小家子气”,除了重要的时分八节和村里、亲戚、本家的红白事宴上是难得吃上一顿油糕的。我又是一个“糕馋",父亲便带我坐渡口过黄河去对岸大圐圙梁的大姐家过糕瘾。大姐的家境较好,我们去了后,大姐很高兴,便忙着从扣坛里挖上二升黄米过来,大锅里烧上热水淘黄米。黄米淘过水,金黄亮眼,先自就散发出一种米香味。笸篮里铺上蒸锅手巾用柳条编的笊篱捞出来“控水”,然后端到士墙根下的碓臼跟前开始捣糕。七十年代之前农村的被称为“成事"的家禾人家就地取材都有些诸如小磨盘、石碓臼类的石器。用这些原始的石器捣、磨出来的食材是特有“趣味”的。大姐说她做出来的黄米糕又软又筋就似“胶条”一般吃香,事宴上的糕图省事都是卷了枣泥的“枣坨子”。家禾人家待客奉至亲就细微一些,特意摆设几个花样出来。比如在蒸糕时下边捎带的煮两颗山药,前炉子小铁锅里煮多半碗豇豆,山药煮“绽花"后剥皮剁碎同豆腐小块、韭菜,上胡油小炒包成“菜糕",豇豆煮成豆沙馅包成“豆子糕”,还用黑、白糖包糖糕。为了在吃时好分辨选择,制馅不同的糕特意整出不同的花样。坐上油锅倒上胡油煎制。油糕是主食,副食一般是滚粉汤。油糕、粉汤“绝佳配制”,成了口里至口外千里路头上传辈数的“名吃”了。

  油糕是好吃的东西,但用在不同的场合便人为的整出不同的说法。比如过生日吃糕,取谐音“高",寓意人往高处走。也有时会用在“诅咒”人上,比如看到人在弄玄、冒险、作死时便在一旁暗暗诅咒说一些不吉庆的话:“吃糕呀……”。早年间村里的赵家院(人称绝户院)住了一双年迈的老绝户,每天起来没事坐在门前的沿台上,相互“掐架",他说她“我先吃你的糕呀!”,她回咒说:“我身体好,该我先吃你的糕呀!”……究竟谁先吃了谁的糕,我辈也不记得了……年轮转到我们这辈子上,我家的那口子又整出个说词来:“唐人(傻人)爱吃糕”。她的根据是早年间赶门子红、白事宴的讨吃子爱吃糕,这类人只所以落到“讨吃”这步路,智商恳定是有问题的了!

  黄米油糕,你是金质招牌,出处不凡;走进民间,柔韧有余;受香拜祭,饱受热议。得神、人、鬼三界厚爱,是食界的娇宠,耐饥养胃的美餐啊!

来源:河曲视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