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八景之金山六洞

忻州古八景之金山六洞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1

金山位于城北20公里处的市界边沿,为五台山支脉。《九域志》:"程侯山属赵地。"《五朝志》载:"秀容有程侯山。"因春秋时晋国的义士程婴,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舍身拼命和公孙杵臼合谋,曾在此山藏匿赵氏孤儿(赵武),避开了奸臣宠嬖屠岸贾的捕杀,故名(按:一说是盂县藏山,山腰有藏身洞及藏山庙)。山巅建有程婴祠(现已拆毁)。所谓六洞者,乃为金洞、银洞、铜洞、铁洞、硫磺洞、蜜蜂洞也,珍宝齐全,财富源泉,忻州古称"晋北锁钥",经济实力以恃,人丰囊橐资仗。《忻州市地名录》载:"其一个山包上遍见小块铁矿,四四方方,大小形如赌具骰子,人叫'铁色儿'。"《山海经》记:"忻川水东历程侯北山下,旧有采金穴,故谓之金山。"《山堂肆》考:"程侯山在山西忻州,程婴匿赵孤于此。"《忻州志·山川》云"金山六洞之口,一在李家长山,二在部落,三在张家山南北相传产矿。"又因山间草木丛生,绿茵遍地,树茂林菁,苍翠欲滴,所以历代有"金山绿洞"或"石绿洞"之称。

       《忻州志·附记》道:"州西北金山有石绿洞,深不可测,昔有持炬入者,及半,闻流水声,隔水有石门,惧不敢进。后有矿徒聚窃者,觅得前洞欲入,风从下起,不可烛2遂不能下。"可看金山有之而不容盗,且有宝者不可亵。用之不竭,物华天宝,惠而不费。

       《忻州志·遗闻轶事》云:"据传,古时金山上有洞,洞内产毛哼颜料,因名。又传,此洞为采金穴。"当年刘武周偏将尉迟恭(字敬德,今朔州人)在与唐王朝做斗争时领兵率卒曾在今忻州、崞县驻扎屯军,大本营就设在金山之上,南北营分设在今忻州的南营村和原平的北营村。尉迟恭归唐,成为李世民的骁勇虎将后,仍以这里为重心地区。唐时朔方的突厥常常侵苦汉族,晋北为尤,老百姓饥寒交迫,一贫如洗,无卒岁之想。尉迟恭体恤民瘼,心急如焚,处在了难堪和熬煎之中。然而"军无粮不安,马无草自倒"。大队将士的吃喝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呢?他正在为筹集兵饷而发愁。

        一天,尉迟恭步出营盘,登上金山察情谋划,见一得道高人,白眉皓发,身材伟岸,精神矍铄,气度非凡,正坐在一块青石上闭目养神,若有所思。尉迟恭便怀着虔敬而真诚的心情,走近前去向老人讨教起来,老人仰起脸,上下端详了尉迟恭一番,觉得此人仪表堂堂,谈吐出众,有匡时济世之志,统领经国之才,敬老尊贤之忱。便将一支红缨钢鞭慨然赠送给他,并附在他的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尉迟恭心领神会,欣喜若狂,向老人告别,来到金山的顶峰,果然见有六个紧闭的石洞,分散在三处,掩映在氤蕴雾蒙之中,并时有景星如佛光云。尉迟恭甩开钢鞭一指,空中噼啦一声,似霹雳震响,亮如雷声,喊道:"洞门快快开,尉迟取宝来。"说时迟,那时快,那六个偌大的洞门,訇然应声而开。尉迟恭身入洞内,只见金碧辉煌,光芒四射,小鸟翙翙,鸽子种翀翀,空阔幽深,镗鞑不宁,他急忙逮起飞禽来,可是,非但一个也捉不到手,反而搞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眼看道人说的闭门时辰就到了,只好按道人的吩咐,脱下战袍包了几斗砂土背了出来。又遵道人的指点,一直背至与金山相距25公里的姑姑山下(按:姑姑山又名石姑山,相传因石氏处女修浮屠法后圆寂于此,上建有姑姑庙,故名),在两处相连的水漳中淘滤起来。砂土一经加工,光烛耀眼,寸块超斤,立刻变成了斗金斗银。尉迟恭"以食为天"的燃眉之困克服了,而且还将自身的节余赈救了周围的乡亲父老。人们为了感谢纪念道人和尉迟恭的隆恩懿德,便把那条披沙拣金洗涤过砂砾的小溪唤作淘金河,淘过金银的小水潭起名叫"金瓮"和"银瓮",尉迟恭及其属部终于逐渐成为唐朝早中期的一支强大军事力量。

        遗憾的是,尉迟恭有个迕逆不孝的儿子,父让东,他往西,父说南,他向北,总是与父亲背道而驰,对着干,颠倒做。因此尉迟恭在弥留之际自忖道:"儿子从未听过自己一句话,若让他做木 质棺材,他非作石头的不可。若让他把钢鞭传流下去,他非放在棺椁内同葬不可。"于是便对儿子说:"我死后你给我做支石头棺材,把钢鞭也放在里面,千万别传给后人。"

        讵料,儿子听了后想:"侬家从来没有听过父亲一句话,对于以前的事来不及补救了,这是老人家最后的嘱咐,无论如何得按父亲的意思办,以尽儿子的孝心。"于是果真结结实实地做了付石头棺材,并把钢鞭也同时放了进去。从此尉迟恭再也没有转生,钢鞭没出世,杳无音讯了。因而,忻州、原平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若要金山开,除非尉迟恭转回来。" 确实,"尉迟恭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这是与他青年时代聆听道人旨意,接受圣仙秘诀,不无关系的,也是导致其归宿的必然结果。

       《忻州志·仙释》载:"金山铺(在金山之麓)铁佛寺,相传前明崇祯年间有僧入寺,久不见出,视之于伽蓝位坐化。清道光年间伽蓝座后墙倾圮,见有真骨出焉,始信传闻不误。又传有老 僧宗潭字紫澜者,一日坐化,鼻垂玉柱。"证实金山是一造福宝地。

       现在的金山脚下已经有了"跃进湖",倘使尉迟恭死而复生的话,他就别再舍近求远寻觅淘金河了。金山上取石的车马川流不息,探宝的人儿来来往往,种植的庄稼到处都是。金山湖中波光粼粼,鱼群翻转,湖畔水滨,树木成荫,男女谈情,人头攒动,桨声伴着欢歌笑语,浪戏引发改山易地。真是道人显灵,尉迟还魂'僧侣再现,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洞门业已大敞,奉献解数,展开了新的风韵和画卷。

        金代文坛的杰出诗人元好问曾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通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七言绝句《金山》,诗咏道:"横青叠翠几何般?玉镜修眉十二环。常著一峰烟雨里,苦才多思是金山。" 按:金山从东侧观察,巍峨高耸,如九天揽月,由西侧看,势呈金形,中顶突起,撇捺相交,陡然而上,南与银山对望。

        这首绝句的首句是总,述金山外貌的美丽景色。第二句用拟人和比喻进一步形容金山的妖艳可爱,塑造了一个照玉镜,修画眉,梳髻鬟的姝女形象,想像奇特,构思精奥,画龙点睛。第三句突出一峰水中的倒影风姿.亦言其高耸,烟气罩,雨中沐,涟里浴,妩媚永恒。末一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尽其才,善思索,避风尘,锁闺阁,乃是对金山的总看法、总评价,也是前叙金山梳洗打扮、淡妆浓抹的落脚点。本首诗既表现诗人浓郁沉挚的乡情,也在抒发自己"怀瑾握玉兮,穷不知所示"(《楚辞·九章·怀沙》)、追求隐逸的操节。它属于纪游咏迹,抒怀感兴之作。

        明党承志的《金山绿洞》:"金山亦复号程候,山脉云中接上游。程为藏狐名不朽,金绿采矿洞还留。云从恒岳连天去,水绕滹沱入海流。遥望一螺雾里,不胜清思费吟讴。"

        这首七律的首联是写金山的别名和位置;颔联忆贡献;颈联和尾联是写景寄情的,连天的云霭接上恒山,水绕滹沱流入东海,一峰宛如螺髻烟雾朦胧,水色山光难以名状。极褒溢美之词,跳动于字里行间。所谓"水者",降大任考证即是指: "当年金山四周有水光潋滟之自然湖,山形倒映,风姿卓约"(《元遗山新论》)。与今合拍而不抵牾。王治的《金山》诗:"混沌谁通窍,金胜姓画图。年深迷采处,义重惜藏孤。世态几更变,烟岚时有无。程侯乘永誉,独与此山俱。"

        山貌典故,史变永恒,一线贯穿。

杨维岳的《金山绿洞》:"修蛾隐约亦嶙珣,俯看并原渺一尘。浮碧将无凌朔气,凭虚疑是化金人。故侯肮脏千秋在,古洞神奇异代论。莫以金银夸气象,桃花久暗武陵津。"

        这首七律的首联是写立于高处描景,颔联写感受,颈联写评论,尾联为颂词,请看金山闪金烁银,气象迷人,此处胜过陶渊明在《桃花源》中所说的武陵郡那样的景色。

        宿尚谦的前题《金山》:"金山绿洞何深窈,采矿寻砂不可晓。疑是程侯藏赵孤,预将此穴虚扬表。"

        本诗着重在忆旧怀古,委婉含蓄。点出金洞深不可测,好像藏孤天造地设。

        清人杨述的《程侯山》:"仗义亭亭立赵封,非徒慷慨就从容。当年了却存狐业,化作西耒第一峰。"

       这首绝句写景抒情双管齐下,一箭双雕,前两句先写景后抒情,后两句首抒情次状景,错落有致,参差变化,曲折摇曳,境远意邈,笔下珠玑,言简意赅,诗味隽永,情景交融,\犹如口占,一气呵成,巧缛而不见斧凿,绮丽而绝去浮靡,诚属金山的绝唱。

来源:秀荣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