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看:民国时期的忻县(忻州“金融”

一起看看:民国时期的忻县(忻州“金融”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广告推广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个技术问题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金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经济命脉和经济符号,无论对于国家上层政权,还是地方政权,或是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要,那么,在民国时期处于山西晋西北忻县的金融又是怎样的?


1

翻开《忻县志·金融》我们得知:在清代,忻州流通的货币,主币为银两,辅币为制钱。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流通铜元。民国初年,银两、银元、铜元与钱庄、当铺、商号发行的钱帖混合流通,后制钱逐渐停止流通,铜元则使用到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2

虽然《忻县志》记载的忻县民国初年的金融情况,看上去比较详细,但却觉得十分凌乱,主次不分,以致我们很难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说清楚那时候的状况。近读《山西旧志二种》(山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6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所选编的《山西省志》第十编第十一章《忻州的金融货币和度量衡》感觉介绍的比较明了,具体,在这里不妨与大家分享。

3

4


该章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金融机构、流通货币、度、量、衡等,在《金融机构》这一部分中,明确指出,忻县当时的金融机构有裕丰银行、钱铺等,并说裕丰银行总部设于朔州,除忻州外,还在太原、大同、天津等地设有分行。该行为资本总额十万元的商业银行,开业于民国二年一月,主营汇兑业务,兼办存放款,数额不大。同时还附带说明当时忻县的钱铺有七个,资本均为三、四千两左右。钱铺的字号名称如下:德兴恒、义兴恒、选青源、崇义永、义隆永、义源厚、义源涌等七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七家钱铺,有四家钱铺名称中含有“义”字,这可以理解那时忻县商业和金融对人品人格的重视;忻县人在经商的同时,传承古代精神,讲究诚信和义气,由此也可以间接看出。


5


对于忻县当时的货币流通问题,认为是以制钱为本位,制钱和钱票流通很大。辛亥革命以前,大宗交易使用银两;辛亥革命以后,为银元所取代(这里应注意银两和银元的不同),钱票以一串、二串、三串者最多。钱票均由钱铺发行。


在该章中对于《度》《量》《衡》的解释,越发清楚和具体,文字总共也不多,不妨照着原文抄录如下:


度,此地的尺有木尺、裁尺两种,各店的尺长短不一,无一定标准,和日本尺比较的结果如下:木尺:一尺=0.94—0.95日尺。   

量,粮食交易所用的量具有一斗、一升、半升三种。一斗的容量合日本一斗一升六合多,一升相当于八合八勺多。在量一升粮食时,通常是尖升,所以两者的比例还是符合的。称量液体的一斤提子呈圆筒形,直径三寸二分,高三寸相当于日制三合七勺二。

衡,称银的秤叫做苏广平,一般使用的秤,无特殊称呼。据说苏广平一百两等于普通秤一百一十两三钱,普通称一斤(十六两)相当于日制一百五十二钱二。

以上《度》《量》《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民国初年忻县的金融器具,而且给出了与日制金融器具相对应的数据,而且在简短的文中出现了“提子”“苏广平”等词汇,这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当时金融器具的认识。  


6

若要进一步探究忻县民国初年的金融业,我们似乎迫切需要了解当时市面流通的银元与小银币及制钱的换算方式,遗憾的是在该章中并未讲出,故此我们只能引用该志该编该章的下一章即第十二章《静乐的金融货币及度量衡》中加以说明一下(因静乐与忻县毗邻,且在明清之际,静乐一直由忻州管辖,因此通过静乐当时的货币交换来说明忻县,也就更有说服力,两地的货币交换也应该基本相当)。为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还是把该处文字照抄如下:

银元一个=十二毫=一串三百三十市钱=一千六百三十一枚(实数)

小洋二毫=三百八十地片儿钱=二百六十六满钱(实数)

小洋一毫=一百九十地片儿钱=一百三十三满钱(实数)

小洋半毫=九十五地片儿钱=六十六满钱(实数)

附注:小银币,静乐距离太原较近,故市面上有小银币流通。有二毫、一毫、半毫等三种流通。一毫小银币多为吉林省造,二毫小银币亦多为东三省造。

制钱,当地使用七十钱,即以制钱七百枚为一川文。流通的制钱中有一种“小钱”。小钱虽可在市上流通,但小额的支付中如混有很多小钱,则对方拒收。小钱大部分为嘉庆、道光、光绪、宣统通宝。

作者:张斯直  黄蓉
编辑:李志军
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来源:直播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