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广告推广

前言
婚姻,自古称为人生“终身大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无论达官贵人、庶民百姓,都将其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所谓“成家立业”便可窥其一斑,从古至今,凡事业有成者,一般都是先成家后立业,而事业发达辉煌亦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新中国,无数“巾帼英雄”的背后,同样会有一个默默奉献、鼎力支持的“他”。
婚姻,不仅是人类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更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在超越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婚姻制度、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嬗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传宗接代、繁衍子孙。古时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婚姻都承载着任何其它东西不可替代的功能。
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婚礼习俗、礼仪规范,经历过漫长历史的检验,高度集中了历代先民的智慧,其较为固定的流程、大同小异的表现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必然,都蕴含着非凡的意义,绝不可小觑!
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尤其是我们生长在忻府区西北厢的“七一届”(原忻县奇村人民公社唯一的一批社办高中)的学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如今2022年大多已经年逾古稀。尽管同学们中间涌现出不少杰出的代表,分散在祖国各地、在各条战线上做出过不少贡献,但大多数依然一生扎根于农村。

提亲,是正式走向婚姻殿堂的第一步,由来已久,是周礼中的“六礼”之始,称为“纳采”。

一、古代提亲的规矩:
1、三书六礼
古代提亲一般是三书六礼这样的流程,因为是明媒正娶,所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行。但如果是纳妾的话,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随意一些也是可以的.
(1)三书
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
聘书是指订亲之书,是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的;礼书则是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徵﹝过大礼﹞时用的;迎书即迎娶新娘之书,是结婚当天使用的。
(2)六礼
六礼指的是从议婚到完婚中的6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六礼中的第一礼,它是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纳徵,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2、历史缘由
旧时婚姻是铁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俗地讲就是说儿女婚姻必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虽然是指婚姻介绍者,但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代表男女双方行使各自权利和义务的特定使者。这两人,“媒”负责谋合,“妁”负责验证,职责清晰,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合二为一,不再细分,而统称为“媒妁”。而且因为婚姻事关重大,为了防止弄虚作假,古代媒人大多都是官媒,必须经过官府批准,才能从事做媒。每年还要评估考核,但凡贪财,哄骗男女双方,则会吊销资格,遇到人口凋零的时期,如果存在大量适龄未婚男女,导致人口出生率偏低,不光未婚男女双方家长会被重罚,媒婆也会挨板子。
《孟子·滕文公下》有这么一段话“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这句话是孟子祝福所有男子长大有妻子,女子长大有丈夫。但男女如果不经过父母许可和媒人的说合,就私自相会,父母和其他人都会看不起,被社会鄙视不齿。孟子为什么阻拦男女自由恋爱呢?
孟子之所以这样“绝情”,其实是在站在更高的社会层面去解读婚姻大事,对整个人类社会负责。古代和现代不同,信息获取非常有限,一没有网络,二没有私家侦探,仅仅通过男女方的单向调查,很难全面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以及是否有隐疾等重大问题。很难保证子女未来婚姻美满稳定。所以既然自己难以胜任,就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将婚姻委托给第三方两个人完成,一个负责根据要求提供筛选名单,一个负责审核验证,相当于双重保险,不仅是对儿女婚姻大事的重视,更是对家族子孙后代的负责。相比之下,个人的意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另外古人寿命短,为了延续后代,往往在十八岁的时候就会结婚生子。这个年龄严格意义上还是青春期,对男女之事懵懵懂懂,如同干柴烈火,一擦就着火。《白虎通义》的解释是:“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
所以在古人看来,不让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为了他们好,年少无知容易冲动,一不小心就会犯下一生后悔的错误,杜绝男女交往,把婚姻大事交给媒妁,父母用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作为最后一道关卡,替子女抉择做主意,不仅可以是最佳方案,既维护女性的利益,更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对待古礼,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不可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摒弃陈腐不合时宜的糟粕,吸取传统婚姻文化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二、现代提亲须知:
1、四相四同
现代提亲一般要经过四相四同的过程。因为是自由恋爱、婚姻自由,所以这个过程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认可。当然“闪婚”的出现当属例外。
(1)四相
四相指的是相识、相交、相恋、相亲。这是现代青年的婚姻在正式提亲之前的四个阶段及不同关系。
相识是指男女双方因同学、同事、网友、或别人介绍、甚至偶遇而得以认识并结缘。
相交是指在相识的基础上,男女双方的相互往来,是两人拉近距离、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过程。
相恋是指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互生好感,有了一定的感情,共同默认为朋友以至对象。
相亲是指通过介绍人认识的男女双方相互了解的方式,包括男子“相媳妇儿”和女子“看人家”。
(2)四同
四同是指男女双方父母对儿女已基本上恋爱成熟的,或者对经介绍人介绍的双方既相对了媳妇儿,也看对了人家的,便进一步着手同测问、同观察、同定宜、同支持。
现代人觉得婚姻是自己的事,由自己决定理所应当。因为“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已是法典条文,不管是从相识到相恋的,还是亲戚朋友介绍的,如今婚姻主体都是以男女双方的意见为准。不过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虽不可照搬,却仍可借鉴,所以婚姻大事征询父母意见,其实是必须的!一对年轻人能够得到双方父母认可、支持是婚姻走向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事实上,现代的父母在儿女婚姻上虽然没有了主宰权,但依然在努力践行着他们的神圣使命和义务。其主要表现在“四同”方面:
一测问。为给子女把关,提亲之前双方父母都要竭尽全力、搬人说面,托亲靠友、秘密探访。他们会通过各种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去打听、测问男女双方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作风、人品、能力、背景、家族史等有关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供子女参考。
二观察。凭借一生之经验,双方父母会抓住实际接触的各种机会,察言观色,听其言,观其行,或通过对话交流、或通过吃饭和饭前饭后的言行举止,或通过做些许小事来了解他(她)们的性格、脾气、修养、学识、能力等等,同样拿出意见,供子女参考。
三定宜。双方父母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也知道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大来头儿没问题就会下决心表态定宜。
四支持。当双方父母都认为孩子们恋爱已趋成熟并通过后,便正式岀面开始提亲了。
现在提亲大都不选用媒婆牵线,更多是两人感情成熟后促使父母交谈,此时就会经历备、日期规划和到家认亲3个流程。
2、常见提亲流程
准备、日期规划和到家认亲是常见提亲流程。
(1)提前准备
注意未来岳父母的饮食喜好和禁忌以便为自己的父母支招,所携礼物应符合女方父母的口味,尤其是不要触犯其禁忌。女方当然也要为自己的父母支招,以主人的姿态招待好贵客。男方的父母,避免出现纰漏,为以后家庭生活的幸福、婆媳关系的和睦等打下基础。
(2)规划日期
提亲的日子,介意的话,选个吉日就可以。有忌讳的话,农历正
月、七月不要提亲。农历的双号、或者农历公历都是双数的日子提亲,会比较讨喜。
(3)到家认亲
上门提亲,穿戴一定要整齐,要有礼貌。恳请女方父母同意你们的婚事,得到肯定之后再确认婚期。提亲之前应该由女方家确定日期,表示尊重。提出的时候,由男方对女方家长说“我爸妈想找时间来家里拜访一下,不知您何时有空”。
并且准备些见面礼,表示尊重和礼貌。可以给老丈人买些烟酒(不沾烟酒的可以送茶叶),给丈母娘买一些营养品,再买些好的水果、点心和家乡特产等。
另外,提亲注意事项:
(1)事先与双方父母沟通协调好,选一个双方都方便的时间见面,并准时前往。
(2)无论是在交谈中还是席间,男女双方都应及时添茶续水、添酒布菜,给对方家长以有教养、懂礼貌的好印象。
(3)双方家长开始商议婚事,可适当回避,亦可垂手侍立,少插话,尽量尊重父母的意见;如有异议,也要与家长商量,切不可动气、争辩;如果双方父母就某些问题不能达成一致,甚至出现争吵等情况,那么男女方则应充当“调解者”,不要让事态扩大,并力促和解以解决实际问题。
提亲有门,即牵涉到一个重要环节:定彩礼和说嫁妆。这是决定婚姻成败的一个关键阶段。彩礼和嫁妆都是自古以来遗留下来的一种风俗习惯,是一种礼仪。彩礼,主要是表示男方把女方当作珍宝,诚心求娶,用于感谢岳父岳母养育好女儿。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规定的彩礼也有所不同。在新时代,彩礼的意义有了不同,对于男子来说,彩礼的意义在于承诺和对女子的尊重;对女子来说,彩礼的意义是一种安全感;对于夫妻双方而言,彩礼的意义是给这段婚姻增加筹码和见证,是让婚姻安稳长久的方法;对于父母而言,彩礼的意义在于对新婚夫妻的支持。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女儿准备的结婚用品或财物。如咱们西北厢大多以衣被、家具、家电等为主流,根据各地的风俗不同,准备的嫁妆也会有所差异。一定程度上来说,嫁妆就是女方家的脸面和地位的体现,父母都希望能尽自己的经济财力给嫁出去的女儿多一些后援支持,能让她在婆家更有地位,也为小两口的生活减轻一些负担。
彩礼和嫁妆除了上述提到的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别外,从法律上来看彩礼和嫁妆的归属和包含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彩礼钱是男方给女方的,法律上属于女方家长;而嫁妆是女方父母给女儿准备的,是小夫妻俩的共同财产。彩礼除了钱以外,一般还包含金银首饰、房子、车子、烟酒、家具家电等等;女方的嫁妆则多一些床上用品、厨房用品、生活用品等物件,根据个人经济状况,也可以包含家具家电或房子车子。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
在古代嫁妆是女人和丈夫的私人物品,又称为“陪嫁”。妇女在结婚时带到她丈夫家里的钱、物。亦称“陪妆”“妆奁”。婚前,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坛,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但是自古以来嫁妆都是远远比彩礼丰厚的,到了21世纪,在西北厢农村地区彩礼和嫁妆的分量出现颠覆性变化,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嫁妆依然比彩礼丰厚很多,一般是陪嫁轿车和房子。
就咱西北厢来说,二十世纪40年代(约1940年~1948年),彩礼一般是大洋20元,嫁妆是好大柜一对、雪子一件、被褥一套、衣服金银首饰洗涮用品等若干;约1949年~1965年,彩礼一般是200元人民币、时兴衣服两身,嫁妆是大衣柜一件或樟木箱子一对、被褥一套、首饰衣服日用品等若干;约1966年~1988年,彩礼基本稳定在“三五一轱辘”(三百元钱、五身衣服、一辆自行车),嫁妆保持了被褥一套、樟木箱子一对、首饰衣服日用品若干;1989年~1999年前后,彩礼从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及至近万元,有所增加,而嫁妆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彩礼则从“万里挑一”“万事如意”到十几万,一路彪升,但嫁妆却远远落在了后面。
至2022年,仅彩礼已经达到了18万8仟元,如果16万8仟元则不含三金,俗称娶媳妇需“一吨不动”,意思是可流动的钱二十万元加城里不动产的一套新房。但嫁妆却多少不一,大多不超过彩礼的10%,其根源不仅是区域性经济落后,更有在经济贫穷下灵魂的扭曲、以及无奈随俗、跟风逐浪、随波逐流而形成。
科学预测: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走进适婚年龄,当代年轻人五湖四海的频繁交往,家庭经济的普遍好转,彩礼与嫁妆的分量必将趋于对等,有望回归到优秀的传统做法上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愿家家户户齐努力,身体力行,推进彩礼与嫁妆走上求实合理的规道,开创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婚俗。

订婚,同样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种风俗习惯,是礼仪中的重要步聚。在民间,只要订婚了,就是公开的正式宣布一对新人、一个家庭的诞生。双方父母、重要亲戚、乡里邻居、要好朋友都会祝贺并认同。
订婚的议程:我国自古崇尚礼仪,传统婚俗以周礼为依规,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
纳采:古时婚仪之主,预取女时,以雁为见面礼,使媒人致意于女父,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卜吉兆,今称“合八字”,俗称“看属相合呀不合”。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则进媒人致薄礼相告,今称〝小定〞。
纳征:此仪节主要是送定金、囍饼及多种饰物、祭品,作为正式下聘订盟之礼物。今称〝大定〞。
请期:俗称「送日头」,是由男方委请择日师择定吉日良时,请媒人征求女家意见,故又称〝乞日〞,俗称“看日子”。
亲迎:婚期确定,新郎乘墨车,迎亲队伍一路爆竹锣鼓喧天,喜气洋溢赴女家迎取新娘,拜堂完婚,俗称“举行”。
由上可见,“六礼”中的前面五礼都是属于订婚得范畴。此婚礼流程在我国延续了2000余年。订婚,在我们西北厢,至今依然延续不断。现在订婚一般流程如下:小扯衣裳:订婚前的准备,如钻戒和订婚所需礼品,梳妆用品、红喜字脸盆则备两套(男女两家备用)等送启:由男方备两个礼盒,一盒子馒馒(21个或23个),一盒子杂拌(红糖2斤、白冰糖2斤、水果糖2斤、各种糕点2斤、押启料子一件、白洋两个、饺子一笊篱)。现已改变为人民币880元代替各种点心糖果、馒馒料子,但两个白洋、适量水果还是必须的,饺子还拿88个或者是108个,另加两瓶酒、两条烟。
男方家的订婚宴:订婚这一天,男方带上所备礼品亲自到女方家叫对象。所带盒子现在也变成一个了,女方对礼品各样留一份(个),盒子仍在娘家存放。其中留下来的一个白洋,待过满月时,再用食饹送孩子,需按到孩子的枕头下面。女方家随同闺女到男方家参加订婚宴的人选为最亲的人:嫂嫂、姐姐等,谁送戚谁准去,送戚的为女方家代表、领队,全盘负责,订婚宴席完毕后,当日需带闺女回家。男方家参加订婚宴席的人员:同样是最亲近的亲戚,像姥爷姥姥、舅舅舅妈、伯伯大娘、叔叔婶婶、姑姑姨妈等,加往来密切的朋友等。一般在宴会席上通过向亲戚敬酒“认大小”、赠“见面礼(随心所欲、量力而行)”。对父母则正式称呼其“爸爸妈妈”(有改口费 元)。宴会礼毕,天黑前送女方回娘家。
女方家的订婚宴:男方订婚宴礼毕,第二天参加女方订婚宴。男方只有女婿一人参加,必须的带礼品(水果、烟酒)。订婚宴程序内容与男方家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女方需要送“回启料子(丈母娘家给女婿的),现在也改下人民币880元了,同时准备两个盒子(一个也行),装四个厚暄子,分别给婆婆一个,女婿子一个,奶奶一个,媒人一个,寓意小俩口生活会厚沉。订婚之后,男女双方即进入正式往来阶段,一般会根据女方属相,春利月,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一)准备工作
1、贴喜花、添喜气。举行前一天早上,新娘和最亲近的人由女婿请回来,上午在男方家贴花、看花。男方家为新娘带来喜气而给贴喜花的新娘贺礼880元,给看花儿的贺礼660元(也有事先商量好一万元大包了各项的)。
2、清彩礼、定细节。午饭后,男方总管携女婿送女方回娘家,并带礼品(两瓶酒、两条烟、水果等,讲究成双成对,必须是双的)把剩余的彩礼(余额)当面全部交清。然后,与女方家沟通举行当天的礼节和其他具体事宜,最后商定细节。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举行婚礼日的迎娶时间,良晨吉时几点来?婚礼规格,迎亲队伍几辆婚车?几个人?如何招待?鼓乐队等事宜,做到两头都清楚,预防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3、奉谢礼、表诚意。女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明天迎娶新娘,女儿就要离开母亲,女婿为报答丈母娘的养育之恩,特意敬奉丈母娘“一刀肉”“奶布绸”,以表示真诚的感恩。现在名词未变,实物则改成880元了。
4、回谢礼、融合亲。女方家为答谢女婿珍爱女儿的诚意,特别挑选了最能表明心迹的礼物让女婿带回,专用于做举行婚礼大典招待男方家人、亲朋好友的早餐主料。这便是“红小豆(纯真爱情的信物和标帜)”“黄米(绵软香甜可口、黏性十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溶合类精品美食)”。这两样别具一格、富有深刻含意的原始珍品,丈母娘会亲手装于一对红瓶之中,用红毛线系在一起,而男方家带回后会再搭配上双两样:66颗“大红枣儿”、6个“贝贝南瓜”、6勺“蜂蜜”、6勺“红糖”,然后合放于一口大锅中,熬成“红豆稀粥”。众人分享新娘家先于新娘来到的美食,满口口香甜已经预示了一对新人一生的甜蜜幸福生活。
(二)举行程序
1、男方家的启马宴。过去必须是全宴:一桌饭;现在改为“水果点心宴”了。参加启马宴席的人选由四人组成,称为娶亲队伍,由娶亲的(过去轮伯伯、叔叔,现在是哥哥)带队,新郎、伴女婿(姐夫或妹夫)、放炮的(朋友做勤务:负责启程、到站放炮为联络信号;路遇红白事宴时,扔小手帕或汽球以避邪;启程时带一吃食盒子,里面放水果糖、香烟和饼干类小零食等为迎新娘时安顿戏弄新郎的孩子们或朋友;替新郎带一床红被子,待娶新娘走时,铺好红被子)。在这个特殊的宴席上,新郎官接受父母亲满得“成人酒”(一生仅此一次),并会默念或表述:“娶前喝爸一杯酒,浑身是胆雄纠纠。儿媳成人会孝顺,定建一个好家庭。”四个人还必须各自咬一口“厚暄子”,各认住各的;女婿准备好“碰门费”“搬运费”、红包若干(按前一天沟通时定好的细节办)。
2、女方家的送亲宴
送亲宴也叫迎亲宴,是女方家特意准备的专门招待男方家娶亲团队的顶级宴席。现在也改成“水果宴”了。送亲团队与娶亲团队相对应。送亲团队由三人组成:过去有“姑不娶,姨不送”的古训,一般领队是送亲的(先由长兄、或伯父、叔父担任);送戚的(由嫂嫂、或伯母、婶母出任);开箱子的(小弟弟或妹妹或者是侄儿侄女);新娘是主角儿,提前梳妆打扮好,坐在红被子上,把厚暄子包好放在大红被子中,而面临喜神(提前看好的方位),准备着新郎来迎娶上轿或上车启程。
当娶亲的队伍来到新娘村口时,礼炮声会头回响起,到新娘巷子口时,礼炮声会再次燃放。迎娶新娘的氛围开始高涨。娶送亲的两团队热情聚会,共赴宴席。丈人丈母娘满酒相迎示敬;新郎需象征性地咬一口丈母娘专门准备好的“兔耳朵”(表示新郎与新娘贴心,婚后会说“悄悄话”);新娘家的小弟妹或小辈至亲托盘来“送喜花”(新郎赠谢礼880元红包),并将来时戴的“新娘”花回赠,称为“换喜花”;
丈母娘在新娘上婚车前为女儿“捧茶”(新郎答谢礼880元)、“薰车”:拿一把红香,在婚车上里三圈、外三圈,香气四溢(新郎谢礼880元)、回赠三样礼品“带须的大葱一根”(意为新娘会为男方家栽根立后)、“绿豆芽一把”(意为将来子孙会像豆芽一样迅速生长成才,“才”为“菜”之谐音)、“菠菜一棵”(西北厢叫菠菜为“启菜”,意思是绿色的启菜可以为男方家族后代的发展开启一条绿色通道)。丈母娘回赠的礼物,男方带回后,大葱须栽到盆子里;绿豆芽和菠菜供家人分享;薰了车的香放回“天地爷”的“香炉里”。
宴毕,一切就绪,根据新娘属相仿得人先走一步(新人面前一五九,即顺数比新人属相大1、5、9属相的),如果仿新郎,可以让伴女婿代替或踩红毯即行。答谢司机礼:男方给88元;女方给66元。
新娘面迎喜神吉时上车,赠送上车费880元。婚车队启程:其顺序为:礼炮车、白车(寓意白头到老,娶亲车)、送亲车、新人车、伴娘车、礼品车等。

(三) 娶回新娘的典礼宴
祭祖仪式:婚礼第二天,新郎、新娘由家长陪同,带祭品等到祖先坟头祭祖一遭。


行走多情山水,乐享多彩生活
想要了解更多忻州美食美景

▌免责声明:忻州门户网不以盈利为目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对信息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保持信息完整性。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的信息或图片,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或删除侵权信息,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相关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