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在秀容书院博物馆的“读书山房”,悬挂着张颔先生的一幅50×50厘米装框的斗方墨宝,其字为《气生道成》,古篆书体,上下款齐全。上款题写着“庚寅冬日”,经推算,本世纪的庚寅年为2010年,按张颔先生出生于1920年,是年正好九十高龄也。上款前有一朱文“性本爱丘山”的引首章。这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五言古风诗中的一句,取其本性热爱大自然的寓意。落款署名张颔,下面也有一朱文阳刻名章。这件墨宝笔法厚重,古朴典雅,折射出张颔先生高深的文字修养、深厚的书法底蕴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张颔先生是我省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文字专家。1986年11月,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说,山西阳曲县发现一块古代四字匾额,这四个字在山西无人能识,并诚邀全国有识之士前来辨认。时任山西省文物局的首席专家张颔先生,其时正在上海出差,回到山西之后,他立即赶赴阳曲县,当即不仅把这四个字认出是“气生道成”,而且还将这块匾额的来龙去脉解释得一清二楚,这件事在当年的山西省曾轰动一时。据阳曲县志载:“傅山所题立匾,木质阳刻,上镌“气生道成”四字。落款书清康熙岁次丁巳仲夏。木匾寛1.6米,高0.68米。1986年8月收集于东黄水村关帝庙中,现保存完好,为国家三级文物(见1999年山西古籍出版社《阳曲县志● 文物》586页)。”
傅山书“气生道成”篆体字木匾
据山西尧阳《〈侯马盟书〉与张颔》一文介绍,当年那次同去的还有山西大学教授李裕民等专家学者,从学术上是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匾文确是傅山所书,而傅山的篆书也是最喜用这一类古文奇字的。
后来,张颔先生于1988年曾把此四字写成立轴示人,题有长款云: 丙寅之岁,阳曲县发现四字匾额,气、道二字见于《汗简》,生、成二字见于金文。其词意发自《鹖冠子 ● 度万篇》:气由神生,道由神成。于义甚明。
另据太原傅山学社孙国华先生研究认为:傅山当年所题“气生道成”四字,是以中国特有的形式表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气”、“ 器” 指物质存在,“理”、“ 道”指客观规律,气、器是理、道的物质基础,理、道是气、器的运动规律。
阳曲县东黄水村傅山木匾悬挂的大殿
理学家朱熹主张:“有是理,后生是气”,“既有此理,便有此气;既有此气,便分阴阳,以此生许多事物”,“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颠倒了物质与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同颠倒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维路线。傅山先生不承认有脱离物质存在的规律,说:“老头尝谓,气在理先。气蒸成始有理。山川、人物、草木、鸟兽、虫鱼皆然。若云‘理在气先’,但好听耳,实无着落。”(《孙郅藏傅山手稿照片》)傅山考察了先秦典籍中所用的“理”字,最终认定:古代的“理”字一指物之文理(纹理),即物的结构;二指事之条理,即物运动的规律,有物始有理,而万事万物都产生于气,肯定气是第一性的,理不能脱离气而独立存在,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