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路经“代崞忻”轶事

慈禧西逃路经“代崞忻”轶事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慈禧西逃路经“代崞忻”轶事

张六金

1

1901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集结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在山西流亡了53天后经潼关到达西安。太后与皇帝在随行人员的簇拥下,从河北怀来进入山西天镇县后一路南下,经过了今忻州市的代州(今代县)、崞县(今原平)和忻州(今忻府区),且还在忻州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秋节。这些120多年前的旧闻往事,坊间流传很广,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故事来自当年跟随“老佛爷”一位贴身丫鬟何荣的讲述,后经史学家金易整理而出版面世的。

一、史学家金易中老胡同探访老宫女
2

金易先生本名王锡璠,河北玉田县人,生于1917年,解放前在北京读书,后来是北京二中的国文教员。先生在1957年遇到坎坷,后在工厂从事成人教育,“文革”中又受冲击,落实政策后再上讲台,63岁时因中风右侧偏瘫,办了退休手续居家赋闲。70高龄时,先生利用自己独家占有的详实资料,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以顽强的毅力用左手在病榻上写作,分章节历时数年,写出了《宫女谈往录》,在《紫禁城》杂志上连载20期,博得海内外读者一致好评。

这件事还得从源头说起:上世纪40年代,金易先生还是个学生时,就认识了曾为慈禧太后的敬烟侍女何荣,并与之有过密切的来往。当时金易先生住在北京马神庙西(現景山东街),老宫女何荣就住在马路对面的中老胡同。那是个凄风苦雨的年代,他常常口袋里揣上两包茶叶或兜上一兜花生,悄悄地到老人的家里,请老人谈些清宫琐事。这位俗称荣儿的宫女,13岁入宫,分在储秀宫当差,专职为慈禧太后敬烟,后由太后指婚嫁给太监老刘。出宫一年,再被恩准返宫,前后8年。由于她在宫中侍候慈禧起居多年,对皇室的祖典、储秀宫的规矩、老太后的脾气秉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金易先生在和老宫女的多年交往中,记录下了不少宫廷的奇闻轶事。当然,先生最为关注的还是慈禧与光绪帝西逃之事。1948年冬天,他从这位老宫女的口中,深入具体地了解了关于“两宫西逃”途中前前后后的往事,这既是世人最关注的一件事,也是他后来编成《宫女谈往录》一书内容的核心部分。

庚子年出逃,荣儿虽是宫女,地位卑微,但却是在慈禧身边亲历,视角特殊,为旁人所难及。更难能可贵的是,金易先生本着正确对待史实,如实反映情况,不添油、不加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宗旨,利用老宫女在宫中多年磨炼、条理清晰的特点,以娓娓叙说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两宫西逃”,抵达广武再入阳明堡
3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晓行夜宿,一路南下,经过了现在忻州市所辖的代县、原平和忻府区,并曾在这里或打尖、或留宿,地方官员可谓是竭尽所能地尽情招待。

据老宫女回忆:“离开京城已经二十多天了,大约是八月初十前后,我们到了晋北重地的雁门关。这些天,老太后的心情看来不那么紧张了。八国联军的洋人往南到了保定,就设有再往南走,也没有进山西,往北到了张家口,也是和巡哨一样,驻两天就撤回京城了,始终没有进山西界。所以老太后在山西时,心里是比较踏实的。再说重臣也聚集到山西来了。最重要的是荣中堂(荣禄)来了,给老太后出谋划策,那是老太后的心腹,心里有依靠了。正赶上天气晴朗,走到雁门关,老太后要歇一天,观赏一番晋北要塞的风光。

4

“这是个隆重的日子。因为是老太后离开京城后,第一次有闲心游山玩水,散散长时间的郁闷心情。各近臣、各近侍,巴不得有机会向老太后表点心意,这就忙坏了李莲英、崔玉贵,因为各种主意必须由他们出,别人的主意当然不能算数。地方官们只能乖乖地听他俩安排,那种气势,您可想而知了,活活像一出《法门寺》。

接着她又说:“那一天我们起个大早,准备随老太后巡幸雁门。晋北的天气,尤其是中秋季节,说晴就晴,说雨就雨,就是平常好天,也是‘早晚冷飕飕,中午热死牛'。这是个荒凉的地方,讲排场也讲不起来。早晨伺候老太后梳洗吃喝完了以后,老太后就升轿出门了。前边也有几个顶马,夹杂着崔玉贵在内。后面四乘轿子,太后、皇上、皇后、大阿哥。实在是不太体面,轿子的颜色在太阳光底下一照,都褪了色了。雨痕污渍,很明显地留在轿围子上。大轿一直往西北走,顺着大路直到雁门关的门洞前。那是个圆圆的门洞,比起居庸关来,显得狭窄多了,没城门,光秃秃的。我们又随着老太后往前走,出了关,可能就是书上说的塞外了吧!八月的季节,庄稼已经收割了,一片空旷,满地荒草,只有塞北的风挟着小沙子,打在人的脸上,麻酥酥得有些发痛。”

这一段话堪称是最真实的独家新闻。

5

另据1988年《代县志·大事记》引用相关史料记载:“上午在雁门关靖边寺稍息,夜宿阳明堡内贾家大宅。护驾士卒惊慌饥渴,拔青菜充饥。公侯王爷们等不及碗筷,脱红缨帽当食具……支应皇差,糜费白银数万两。”杨应魁原本是个秀才,因为家贫放下书本在山阴附近的广武镇上开了一家客栈——来盛店。当慈禧到了代州广武镇时,杨应魁早已通过大同府里的内线跟李莲英搭上关系,好吃好喝自不必说,还有白花花的银子给慈禧做压轿钱。慈禧被这个边塞小城的商人感动了,把杨应魁叫到一边,当时就封了个五品知府,并且御赐黄马褂一件。后来,太后回京之后,还特意让人送来两面大匾,一面是“大夫第”,一面是“德门增耀”。后来,杨应魁去北京办事,被太后召见,临走时又赐给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又得官又发财,杨应魁从太后那里做了一笔超值的买卖。 从杨应魁的来盛店出来,第二日,慈禧一行住进了代县阳明堡镇贾家大屯。传说阳明堡“贾家大院”是用和绅隔墙扔到京城邻居贾府院里的金银珠宝修建起来的。贾家的细心周到赢得了慈禧和光绪帝的赞赏,慈禧手书“大义斡用”,光绪临走时给贾家留下了比较难得的两句诗:“五世同堂真富贵,一心念佛见如来。”在慈禧光绪西逃留宿于阳明堡贾家时,阳明堡南关另一个商贸家族“刘缸房”,也趁机给慈禧献银,当即被封为辅国员外。

此次非常之变,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慈禧,依然处变不惊,方寸不乱。年已六十六岁的她,与光绪帝及随扈文武,一路颠沛流离,20 多天忍受了普通百姓都难以忍受的苦难。尽管有岑春煊督办前路粮台,吴永、俞启元会办前路粮台,八月十三登临雁门关,下山驻跸阳明堡时,接驾的代州知州等众地方官看到,护驾士卒以至诸王大臣,仍然如同饿狼:“上午在雁门关靖边寺稍息,夜宿阳明堡内贾家大宅。护驾士卒惊慌饥渴,拔青菜充饥。公侯王爷们等不及碗筷,脱红缨帽当食具……支应皇差,糜费白银数万两。”(《代县志》)

6
三、崞阳、原平下榻并颁布上谕

八月十三(9月6日),两宫一行抵达崞县(今原平市崞阳镇)。据史料记载:崞阳镇地处交通要道,从河北往西去,走这里最为便捷,慈禧西逃的时候曾在这里歇脚。

十四日,帝后一行来到原平镇驻扎休息。在入境之前,崞县的知县王令(为干)派专人接待,行宫由民房临时改装。王为干忽略了事前检查,临时休息的房间里竟然还存有几具空棺材,岑春煊感到难堪,训斥惊恐的官员。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慈禧得知后,表现出少有的宽容大度,她说:“棺木能移则移之,如不在正室之内,亦无妨碍。”话虽这么说,底下的人哪敢松懈怠慢。慈禧人还未到,刑部郎中俞启元已监督兵丁将棺材全部移出,并且加派人手保护太后的安全。光绪帝在此地召见了原平镇督办皇差的刘四龙,赏赐其五品军功顶戴,御封原平为“富足镇”。

就是在原平镇停驻时,慈禧太后接到了李鸿章的来信,其奏请慈禧一行立刻回京,以安抚混乱的局面。李鸿章认为,堂堂大清王朝的“九五之尊”流亡四野,有失国体,终究不妥。但是,慈禧知道自己是此次“挑衅”洋人的“祸首”,在洋人答应不再追究她的责任之前,慈禧根本不敢考虑返京。

也正是由于李鸿章的这封信,让慈禧太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她第一次颁布了“痛剿”义和团的上谕:“八月十四日行在上谕   朕此次恭奉銮舆,暂幸太原,当经先后派出荣禄、徐桐、崇礼、裕德、敬信、溥善、阿克丹、那桐、陈夔龙,充留京办事大臣,复令庆亲王奕劻回京会同李鸿章与各国议办一切事宜。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剿除不可。直隶地方,义和团蔓延尤甚。李鸿章未到任以前,(李)廷雍责无旁贷。即著该护督督饰地方文武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倘仍有结党横行,止无官长,甚至抗拒官兵者,即责成带兵官实力剿办,以清乱源而安氓庶。钦此。”

这里她正式下令解散和围剿义和团民众,以平息西方列强的怨恨。同一天,在北上途中的李鸿章给西逃中的慈禧发出一封信,奏请慈禧一行立刻回京,以安抚混乱的局面。李鸿章也认识到了堂堂大清王朝的“九五之尊”流亡四野,终究不妥。但是,慈禧知道自己是此次“挑衅”洋人的“祸首”,在洋人答应不再追究她的责任之前,慈禧根本不敢考虑返京。

据山西社科院孙丽萍副院长编著的《慈禧在山西的53天》记载:“此次慈禧虽然只停留了短短两天,但却让崞县耗费了数万两白银。”

7
四、忻州赏月度过中秋夜

农历八月十五日(1900年9月8日),中秋节这天,慈禧一行在忻州的二十里铺换黄轿三乘,绿轿两乘,继续前行。

临近州城时,由早已迎候的知州徐桂芬导引,从北门入城,折至东大街,沿学院路西行至拱门。慈禧和光绪来到忻州后下榻在贡院。贡院是古代学子们开科取士的考场。古代忻州贡院除了学子考试,平日也是接待京官和名人的所在,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宾馆,地址在今忻府区学道东街七中院内。下轿不久,慈禧太后等就从忻州贡院之正门连进四院,住进了最后一个东跨院之内,光绪皇帝则住在了贡院正中的三大间正房内。

据荣儿回忆,忻州这地方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住在忻州贡院内,院子大而敞亮,四角扫得一干二净,看着就舒服。秋天本来就让人明快,这个院落更使人眼睛豁亮。老太后所住的东跨院,是五间带廊的正房,和光绪帝的住房成平行线,很雅洁,且瓜果飘香,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大有储秀宫的味道。

由于徐桂芬事先已早得晓谕,因此接待工作准备得精心、周详、妥帖;面对太后、皇帝,举止也极为得体从容。

他事先责成州城享有盛誉的“文盛楼”等糕点铺,精选原料,专炉烤制了印有“西狩平安”“福寿康宁”“太平海疆”“万民同仰”等大字的成套月饼,并有造型栩栩如生的八洞神仙,寿星献桃,吉祥动物,憨肉娃娃等套饼,还有忻州民间的三宝“糖枣、炉食、养胃糕”等名特糕点,这些食物食时绵润松软,油而不腻,嚼后无渣,食后回味无穷,令慈禧一行人大饱眼福,深得太后皇帝等赞誉,并钦点几样为贡品,带动了忻州糕点日后在京城多年的旺销。

8

在《庚子西狩丛谈》吴永的回忆录中提到:“十五日,至忻州。行宫在贡院,陈设富丽,为诸州冠。予与梦丹恭进鲜果六色,天颜盛喜,旋奉颁月饼、苹婆果二盘。是夜月色甚佳,即陈御赐果饼于庭中,与石逸诸人拜月分啖。”亦讲道忻州贡院陈设华丽,随进献了忻州州府预备的鲜果六色,这使颠沛流离中的慈禧、光绪,天颜甚喜。荣儿回忆,来到忻州这一餐,大小官员吃的是一路上最丰盛的:依忻州习俗,给宫女吃的是被称作“四红四喜八千寿”的四四席。四个冷荤压桌,四个炒菜,四个小碗,四个中碗,四个大海,四个大盘,末后一大碗公汤,这桌菜叫“四四到底”。因为好记,所以荣儿终身难忘。慈禧太后在金碧辉煌的雅座里,由皇上和皇后侍膳,当然吃得比这更高级。宫女很幸运,吃得超出了例制;而几千护卫就没这福分,在外面割青草充饥。

晚饭后,按宫里的惯例,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一应祭品都已准备妥当。三个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

9

拜完了月,众人仰望夜空,玉兔明晃晃地挂在东方的天上。荣儿等悄悄地来到了老太后身边,只见太后坐在廊子里赏月。她披着一件外衣,靠在椅子上,椅子前摆了一个兀凳,两脚平伸在兀凳上,上面搭一件毛毯,两旁茶几上放着水果、月饼之类的食品。

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是夜,已经讨得太后欢心的知州徐桂芬,跪伏于贡院四门之内,向慈禧请安,请求示下。名义上在“幕后”的慈禧,有意让皇帝先接见他;而已为傀儡的光绪,不敢擅自召见,在等太后懿旨。两家推靠,徐桂芬竟久跪于地,无人理睬。这样一直等到四更天,夜寒露冷,冷饿困惧交加,瘫倒后,由州衙衙役扶回,从此一病不起。不几日即一命呜呼,因此,忻州固有“吓死徐知州”之说。

慈禧、光绪看到忻州环境优雅,生活条件优越,原本打算多住一些时日。可是,当他们听说忻州、太原义和团“匪患”仍盛,遂沉下了脸,面带愠怒之色。次日,匆匆向忻州富商“借”了大笔银两,出南门离开了忻州,向西安而去。

这就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当年“庚子西狩”的一段旧闻往事。

2022.10.30
10
慈禧西逃路线图截选(大明号制图)
11

【作者简介】张六金,忻州市忻府区人,1947年生,大专学历,曾从事农业植保和新闻工作。老年钟情于地方文化研究。现任忻府区作协顾问,忻州遗山诗社副社长,忻州傅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忻州市傅山文化非遗传承人。

来源:美丽忻州